很多家長以為「甩毛多」一定是換季所致,但異常甩毛其實可能暗藏皮膚或健康風險。
掉毛的真相:正常 vs 異常
(1)正常生理性掉毛
-
毛髮均勻脫落,沒有明顯斑塊或稀疏帶
-
行為表現正常,沒有頻繁抓癢或紅腫
-
春、秋是狗貓換毛高峰,尤其長毛品種更為明顯
-
屬於自然更替,用以適應溫度與環境變化
(2)異常病理性掉毛
若伴隨皮膚炎症、局部禿斑、皮屑增多或經常抓咬,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,需及早求診:
-
常見皮膚病:真菌感染(圓形脫毛斑)、寄生蟲(局部脫毛並見皮屑)、過敏(環境或食物)等,均可導致局部或全身掉毛,甚至出現紅腫與瘙癢
-
營養失衡:毛髮生長需要充足蛋白質、維生素與 Omega-3 脂肪酸。長期飲食單一或營養不均衡,容易令毛髮乾枯、易斷易掉
-
心理/身體狀況:長期處於焦慮緊張(如搬家、家庭新成員、陪伴不足)也會加劇掉毛。內分泌與激素相關疾病(如甲狀腺機能異常、庫欣氏症、激素失衡)亦可能造成異常掉毛,甚至形成斑塊
洗護節奏與環境管理
-
依生活習慣與健康狀態定期洗護
-
貓咪具自我清潔能力,無需過度頻繁洗澡;清潔過度會破壞皮脂層,導致皮膚乾燥
-
長毛洗澡前先以開結梳處理,避免濕毛打結;短毛可搭配橡膠梳減少浮毛
-
可視家庭情況使用空氣淨化器減少浮毛擴散;每天安排適量運動;適度日照(避開正午暴曬)
飲食管理:讓毛髮由內而外更健康
-
蛋白質:以優質動物蛋白(如雞肉、魚肉)為主,可促進毛幹強韌
-
脂肪酸:適量補充 Omega-3(魚油、磷蝦油) 與 Omega-6(亞麻籽油),有助降低發炎並提升光澤
-
微量元素:鋅、維生素 B 雜等可協同改善毛髮結構與狀態
健康管理:把關皮膚與免疫
-
內外寄生蟲防護要持續,並定期檢查耳道與趾間
-
保持寵物生活區域的清潔與衛生
科學養護三步曲總結
規律梳理+均衡營養+健康管理,讓狗狗與貓貓「順毛又順心」。只要您按步就班,靚靚毛孩養成記就此啟動!
資料來源:瑞鵬寵物醫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