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貓平日看似靜靜地躺著休息,但其實牠們的心臟正在默默為身體輸送氧氣和營養。貓心臟病,尤其是最常見的「肥厚型心肌病(HCM)」,是一種家長容易忽略但潛在致命的疾病。由於早期病徵不明顯,不少毛孩確診時已屬中晚期。
作為細心的寵物家長,及早了解貓心臟病的成因、症狀、診斷方式與治療方法,將有助於提升貓貓的生活質素,甚至延長牠們的壽命。PetDogHK 將以簡單易懂的方式,為您全面解析這個常見卻不容忽視的貓咪健康問題,讓您成為主子健康最強的後盾。
貓心臟的主因:心肌肥大(HCM)
心肌肥大(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,簡稱 HCM) 是目前最常見的貓心臟病,其特徵為心室壁異常增厚,導致心臟空間變小,無法有效填充與泵血。
成因方面,HCM 多數與遺傳因素有關,並非飲食或生活習慣引起。部分貓種如緬因貓、布偶貓、英國短毛貓等患病風險較高,因此這些品種的主人應特別注意定期心臟檢查。
發病機制方面,心室壁增厚會令心臟無法正常擴張,導致血液流動受阻。隨著病情惡化,可能出現肺積水、呼吸困難、血栓形成(尤其是後肢血栓造成癱瘓)、甚至急性心衰竭等嚴重併發症。最令人擔心的是,有些貓貓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,可能會因心臟猝死離世。
貓心臟病的常見症狀和特徵
-
呼吸急促或困難
-
食慾下降、嗜睡
-
心跳異常或雜音
-
四肢無力、跛行(可能因血栓導致)
-
暈倒、虛弱或突然死亡(末期嚴重症狀)
如何確診貓心臟病?
-
心臟超聲波檢查(心臟超音波)
-
心電圖(ECG)
-
胸腔X光
-
NT-proBNP 血液檢測(評估心臟壓力)
-
定期健康檢查對早期發現極為關鍵
貓心臟病的治療與控制方式
-
貓心臟病無法完全根治,但可藉藥物控制病情
-
常用藥物包括:β-阻斷劑、利尿劑
-
為心臟病貓貓提供低鈉飲食、適量活動與舒適生活環境
貓心臟病的照顧建議
-
避免劇烈運動或情緒過度緊張
-
餵食營養均衡、低鈉或心臟處方糧
-
留意呼吸頻率,異常時立即就醫
-
定期覆診追蹤病情變化
貓心臟病可以預防嗎?
雖然部分貓心臟病是由遺傳基因引起,例如心肌肥大(HCM),這類疾病目前無法完全預防,但主人仍可透過以下方式,有效降低貓貓患病風險:
-
定期健康檢查: 建議每年帶毛孩進行身體檢查,尤其是高風險品種,應考慮定期進行心臟超聲波。
-
控制體重: 肥胖會加重心臟負擔,應確保貓貓保持理想體態。
-
良好飲食與壓力管理: 提供均衡營養與安穩的生活環境,能減少心血管壓力。
-
避免不當繁殖: 特別是已知有 HCM 家族史的品種,應避免繁殖以減低後代發病率。
常見問題
Q1: 貓心臟病可以完全治癒嗎?
A: 多數情況只能控制症狀,無法根治,但透過藥物與照護可穩定生活多年。
Q2: 每年應該做一次心臟檢查嗎?
A: 建議3–6個月一次,特別是高風險品種或已有病史的毛孩。
Q3: 可以給心臟病貓吃營養補充品嗎?
A: 可以,保健品是控制病情的其中一個好方法。